标准华语
昨天和几位军中好友乘搭德士到了义顺军营里的文工团参加试镜会。途中,德士司机就好奇地问我们要到义顺军营的目的。我当下的反应是要回答:“参加文工团的试镜会。”然而,我马上犹豫了。我暗忖:司机是否晓得什么叫做“文工团”呢?我是否应该用个司机能听得懂的词汇来回答呢?而且要如何用司机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什么叫做“文工团”呢?
我身旁的好友直截了当地回答道:“我们要参加文工团的试镜会。”
司机“哦”了一声,懂不懂得什么是“文工团”,他的回应摹拟两可。
我开始问自己是否想太多了。问自己为什么,也凭什么质疑他人的中文程度。
后来我发现我也常常用十分浅白,甚至粗俗、不标准的华语和低下阶层的人,如:德士司机、巴刹摊贩、熟食摊贩、安娣阿嫂。。。等进行对话。
说好听一点,我这样的举动叫做“亲民”,就好像台湾的政客爱用“台语”来演讲或发表声明一样。然而,我自己最清楚,这样的举动并非出自我的博爱,而是出自我的精英主义。我瞧不起这些低下阶层的老百姓,不相信他们的中文程度有我的好。(当然,我也不是在老王卖瓜,我也坦承自己的中文程度还有进步的空间。)
所以每当我和这群人对话时,脑袋里总会不断地思考,在那茫茫的辞海里找寻那浅而易懂却又能表达我所要表达的意思的适当词汇。
是否真的想太多了呢?
但是,我也不想经历那种因他们不明白我所使用的词汇而所造成的尴尬。
不想让人觉得好像学历比较高的我无法和低下阶层的老百姓沟通。
不想让别人把提倡“精英主义”的标签贴在我的身上,我自己知道自己提倡“精英主义”就好,不要陌生人这么说我。
在爱面子和不要瞧不起低下阶层的人们之间,很难抓到那平衡点。
我身旁的好友直截了当地回答道:“我们要参加文工团的试镜会。”
司机“哦”了一声,懂不懂得什么是“文工团”,他的回应摹拟两可。
我开始问自己是否想太多了。问自己为什么,也凭什么质疑他人的中文程度。
后来我发现我也常常用十分浅白,甚至粗俗、不标准的华语和低下阶层的人,如:德士司机、巴刹摊贩、熟食摊贩、安娣阿嫂。。。等进行对话。
说好听一点,我这样的举动叫做“亲民”,就好像台湾的政客爱用“台语”来演讲或发表声明一样。然而,我自己最清楚,这样的举动并非出自我的博爱,而是出自我的精英主义。我瞧不起这些低下阶层的老百姓,不相信他们的中文程度有我的好。(当然,我也不是在老王卖瓜,我也坦承自己的中文程度还有进步的空间。)
所以每当我和这群人对话时,脑袋里总会不断地思考,在那茫茫的辞海里找寻那浅而易懂却又能表达我所要表达的意思的适当词汇。
是否真的想太多了呢?
但是,我也不想经历那种因他们不明白我所使用的词汇而所造成的尴尬。
不想让人觉得好像学历比较高的我无法和低下阶层的老百姓沟通。
不想让别人把提倡“精英主义”的标签贴在我的身上,我自己知道自己提倡“精英主义”就好,不要陌生人这么说我。
在爱面子和不要瞧不起低下阶层的人们之间,很难抓到那平衡点。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