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 《飞行部落》-- 乐评

很多人评论F.I.R. 的专辑一张不如一张,创作能力似乎遇到了瓶颈。继第一张《F.I.R. 同名专辑》的发行叱咤中文乐团后,人们都对F.I.R.的创作表示赞赏,并对他们的下一张专辑有很高的期待。然而,F.I.R.无法满足广大听众的问题根源,并不在于其乐团的创作实力处在一个疲惫的状态,而是因为大众所给予乐团的期望太高,还有大众无法接受歌手或乐团尝试新曲风的“顽固”心态。
人们常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听众对F.I.R.的高期望并非是件坏事,因为这代表了听众肯定F.I.R.的创作实力,and know what F.I.R.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可是过高的期许也意味着听众在寻求“F.I.R.的新专辑有没有比上一张来得好,有没有比第一张专辑来得好?”这问题的答案时,常常会忽略了乐团在新专辑里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和所作的新尝试。
焦点都放错了位置,哪我们又怎能发现F.I.R.每张新专辑的优点呢?
再者,中文乐坛的听众对于歌手做出大胆的新尝试,接受度往往极低。就拿孙燕姿来说。她在《完美的一天》的专辑里尝试了演绎和以往不同的曲风的歌曲,如《完美的一天》、《Honey Honey》等。结果该唱片的销售成绩却是燕姿9张专辑里最差的一张。撇开盗版活动的猖獗不谈,听一听周围的朋友,绝大部分都不喜欢《完美的一天》这张专辑,各大报章和杂志的乐评都嫌该专辑的制作有欠理想。由此可见,市场对于新尝试的接纳度还是很低。
可是,音乐人尝试新曲风是一种进步啊!若只为了要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保持一贯的曲风,原地踏步,那就是一种惰性,可见那音乐人对音乐毫无热忱,只顾着也只懂得从消费者的口袋里大捞一笔。
让我们来看看F.I.R. 专辑的曲风从第一张到第三张的变化。第一张专辑《F.I.R. 同名专辑》里的曲风较为“励志”、动感,例如:《Fly Away》、《Lydia》、《我们的爱》、《光芒》、《Revolution》。专辑里的歌曲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很适合到卡拉OK痛K,也很适合通过iPod收听。听着听着然后就不由自主地大声合唱,身子跟着旋律大肆摇摆起来,头也左右甩,非常适合抒发压抑或埋藏在心中已久的情感如。
F.I.R.的第二张专辑《无限》曲风与第一张有稍微的不同,其曲风则较为悲伤,重点强调其“悲”字,如:《千年之恋》、《应许之地》、《把爱放开》、《刺鸟》、《死心的理由》。但是这张专辑里的哀伤还是有参杂了些许第一张专辑“感染力强”的成分,让人在唱歌时感伤完毕后,又能抒发其感伤。与整张专辑形成吊诡的就是《Love^3》这首歌。其曲风为“王心凌式”,“很不F.I.R.”,也是乐团在这张专辑里的另一个尝试。
整体而言,F.I.R.的第三张专辑《飞行部落》和之前的两张专辑曲风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在专辑里则听到了世界风。F.I.R.尝试将世界各地不同的曲风融入他们的摇滚音乐里,如:《Get High》里的美国黑人文化里的饶舌嘻哈风、《雨樱花》里的浓浓东瀛风、《飞行部落》里中美洲印加部落的音乐元素和《1234567》里的百老汇歌剧和爵士音乐的曲风。F.I.R.的尝试可说是中文乐坛里前所未有的,或许也因为这样,所以市场的接纳度才不高。
此外,这张专辑也着重情歌的部分。10首完整的歌曲,含有浓浓爱情韵味的歌曲就占了5首,而且这些歌曲也没有第二张专辑里来得悲伤,只有淡淡的一层忧伤。这类歌曲也不像以往F.I.R.的歌曲那么引人“开唱”,而是会感染听者去独自一人听这些歌曲,细细地去体验歌中的淡淡忧伤,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份情感。
舍弃了以往会让人们跟着大声合唱来抒发情感的感染力,转而要让听众不要只光着发泄,要他们去细细咀嚼哀伤,要听众多用点心,这种转变或许让许多已经习惯了旧式的情感抒发方的听众一时难以接受。
说穿了,就是我们听众固执。我们不愿音乐人跳脱窠臼,摆脱框框,只要他们千篇一律地制作一些我们习惯了的曲风就行了。只因为我们的习惯,我们就抹杀掉音乐人的用心、努力和进步,这种做法还真够自私啊!
在此推荐几首F.I.R.新专辑《飞行部落》里的歌曲,希望能借此改变你们的习惯:
《Get High》
《雨樱花》
《天天夜夜》
《飞行部落》
《你很爱他》
《1234567》
《I Don’t Car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